有人说,学历是感情里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,一旦差距过大就很难有幸福的结果。

你怎么认为呢?

图片

学历不是阻碍,眼界,心界才是

学历单纯就只是学历吗?

一纸文凭的背后,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努力的结果。教育背景不同的人,就像是站在不同高度的两个楼层,相差的越大,看到的风景越是不一样。

很多人总把爱情看的很伟大,以为只要有它的存在便能抵挡一切的困难,从理论上讲是的,但从现实的角度而言,被人幻化后的爱情,才最不堪一击。

学历所大致筛选出来的,是其背后的眼界、三观、圈子等等。

而后者才是影响双方感情真正的原因,还有一方因此自卑,却又不想上进甚至拖着对方前进的消极态度。

图片

这样的现象比起男强女弱更容易出现在女强男弱的关系里,因为男性自尊心的缘故,所以在两性的关系里,常常产生男性学历高,没问题,女性学历高,没结果。

这也是为什么高文凭的女人,大龄未婚的一部分原因。

学历不代表人品和阅历,读书是丰富一个人的见识和三观,而不是带着高学历的眼光去挑剔这个世界,更不是学历低者自暴自弃的理由。

眼界、三观、圈子等等受学历的影响,却不是学历可以决定的。

我们要知道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同等的重要。毕竟在现实社会中,无数的低学历者是高学历者的老板或是上司。

图片

不久前看过一句话:婚姻里没有谁配不上谁的问题,两块钱的盐可以配上万的菜,但上万的菜没有盐也是淡而无味的。

正确的爱情观是,你不会因为学历低而自卑,ta也不会因为学历高而自傲。

不是你在与ta认真的讲道理和沟通时,对方直接一句:大学生/研究生了不起啊,你看不起我是吧;或是:我是研究生/博士,你得听我的。

就像是很多人说的,历过滤的是学渣,不是人渣。而有时候更善于伪装的人渣,往往是学霸。

图片

一辈子太长,最重要是相处不累

大多数感情的结束,往往不是不爱了,是累了、失望了。

小麦和丈夫李明到了法定的年纪就结婚了,他们没有举办婚姻,只有一张结婚证。但小麦依旧很开心,因为这是她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。

她和丈夫李明从小相识,两人的家庭都非常的普通,甚至可以说是贫穷。在高中时,小麦的父母便让她辍学打工,当时李明也有着和她一样的境遇。

但因为两人已经确定了情侣关系、私定终身,小麦就想着,一个人辍学总比两个人好,所以她就说:你去上学吧,你成绩好,学费我帮你出。

就这样李明在小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,甚至还考上了研究生。

在李明上学的时候,小麦送过外卖、摆过地摊甚至还跑过工地,她没日没夜的工作只为了能在固定的时间内攒足李明学费与生活费。

图片

李明知道后很感动,就以结婚为礼物,娶了小麦。

可没想到的是,随着眼界和学识的上涨,李明越来越看不起小麦这样的“市井小民”。他嫌小麦学历低,带出去丢脸,所以从不让她参与自己的社交圈。

他们没有任何的共同话题,每回丈夫工作不顺在家里发脾气时,小麦都会过去安慰,可丈夫直接用一句“我说了你又不懂”堵住了她接下来的话。

这些嘲讽的言语丈夫不止说过一次。有一回,孩子考试成绩一般,小麦想和丈夫共同商量下解决办法,找出原因。

但丈夫却说:孩子成绩差你不知道吗,我一个研究生,你一个初中生,连孩子都教不好,早知道就听我妈的找一个跟我学历匹配的女人了。

图片

而每回小麦听到后,都是默默憋下心里的委屈,无言的全盘接受。

也许有人看完会说,这不就是学历带来的差距吗?

错了,这是人品。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到了世界,有了成就后却反过来嫌弃他们,这就是高学历者知识丰富后的收获吗?

学历再好的人,人品不行,又有何用。如果做不到同等看待,那就娶/嫁一个与自己学历上门当户对的人。

人生最烂的选择,就是和错误的人相处一辈子,为错误的人付出了一辈子。而更烂的抉择,是记吃不记打,在同一个人身上,栽倒好几次。


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

学历优秀的父母,一定能教出优秀的孩子吗?

现在的很多年轻人,在寻找伴侣时很看重学历的另一个原因是,高学历的伴侣更能教出优秀的孩子。

但真的是这样吗?

懂知识的人,不一定懂自己的孩子。

父母的高学历是孩子的高压力,父母学历越高,越是会给孩子加大教育的投入成本,简单的说就是更严格。

这类人也更容易站在“我是对的”“你应该这么做”的制高点,打着“我都是为你好”的名义,强制孩子做一些事情,不采纳他们的真正想法和建议。


甚至有一些高学历的父母,格外在乎外人的眼光,如果孩子成绩不好,常常会以,“你不配做我的儿子/女儿”,来打压自己的儿女,继而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、脆弱、自卑。

而年龄越小的孩子,越对父母没有反抗能力,能做到的就是本能的反抗以及反抗不了后的被迫顺从。

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有的孩子在父母高学历的重压下,厌学厌世;有的在父母强制性的安排下,慢慢失去主见,敏感,甚至患上抑郁症。

《小欢喜》里,英子不就是因为在母亲高压的监视下,导致患上抑郁症,差点自杀吗?

图片

因工作忙碌无法陪伴孩子们身边,缺失陪伴与引导,孩子不会幸福;因自身学历优秀,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,不顾对方的感受,孩子不会幸福;因自己不够幸福、优秀,把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,施加本不属于他的压力和责任,孩子不会幸福。

育人先育己,教一个孩子如何做好人,比教一个孩子如何读好书重要的多。滋养孩子一生的,是父母以及家庭环境的温暖和爱意,不是丰富的知识和学历。